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丰富课堂形式,12月10日下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1级全体研究生在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教授的带领下,赴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参观。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办公室李依江主任、学院研究生导师刘艳平副教授、骆牛牛博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走进体验基地,伴随着基地老师的深入讲解,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写有“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的木牌,在木牌上有用玉龙、太师椅、印章、毛笔、紫砂壶的形态组成的英文单词“China”。体验基地的墙面上是用不同材料展示的几处世界文化遗址,这几处世界文化的遗址的展示不仅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也有五行共生之意。
![](/__local/F/17/19/AE64203A7CF913AC24597FCB7E2_5468FDA8_8E43.png)
同学们最先体验的传统工艺是拓印。拓印是对雕刻或石刻表面的手工复制品,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讲解老师先示范了拓印的制作流程:首先将带有胶水的液体刷在拓板上,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宣纸覆在拓板上并用小水壶喷水挤走纸和拓板之间的气泡,接着用棉布覆盖在拓板上吸走水分并用重物敲击使宣纸上留下拓板的纹路,最后将宣纸吹干并慢慢上墨。
![](/__local/3/5C/49/DA069D76A91DF1223845A05D91D_3A991DBF_3C7E.png)
和拓印相似的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也是需要用到印板、宣纸、油墨等。然而,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阴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阳文,复制下来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的。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印刷速度上也远不如雕版印刷,人们也将其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雏形。
![](/__local/3/E3/FC/4575E2906729F74C66FE11E0B2F_EE644073_5880.png)
在老师示范完拓印和雕版印刷之后,同学们自行分组开始制作。有些同学选择了代表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孔子像,有些同学选择了雕刻纹路十分复杂的门神,还有些同学选择了可爱新颖的小猪佩奇雕版印刷……在欢声笑语中,作品相继“出炉”了。
![](/__local/1/4C/12/6D9D648B243C98887B58C186CD4_94212ACC_654B.png)
![](/__local/6/72/C9/6EC0146DF51A7BB0C61D6C7C380_2617A909_5A14.png)
随后,大家又跟随讲解老师的脚步,走过茶室,来到了孔子像前。基地的孔子像是一座等身的孔子像,呈作礼姿态。在孔子像的背后是六艺的图画,分别以礼、乐、射、书、数、御排列。除了介绍孔子像之外,讲解老师还介绍了汉服的具体穿法。在老师讲解完之后,同学们也纷纷穿上了汉服,切身感受古代文人雅士的服饰之美。
![](/__local/1/86/90/2B3B7A901EE3258D1A3FC7E789A_B263073C_9537.png)
在本次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大家走出课堂,走进真实的体验环节,去感受传统手艺人的精巧与细心。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21级研究生周旦在分享活动感受时说;“很开心有这样一次近距离、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这是一堂生动又难忘的文化体验课,也为我们今后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我们也必将努力做好文化交流的枢纽,传播好中国声音。”
本次活动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核心课程“中华文化与传播”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真实鲜活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是过去书本上的一个知识,更是在新时代发展下,中西合璧的、具有新生机和强大生命力的民族传承。我们也相信,正是因为传统文化有这样强大的包容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国际汉语教师也才更有文化自信,更有民族底气。
![](/__local/E/36/C6/F4009B12A4F4BA7960A9D6A7F11_E77223BF_9C8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