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8:30,受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子亮在教学三楼3446会议室作了题为“认知心理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学院党总支郝秀丽书记、全体业务老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与文学院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副院长王其和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徐教授通过目前的研究热点强调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通过现状分析,她提出了两个常见的教学问题引导在座的师生思考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重要性,随后从自己偶然结缘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契机出发,多角度论证了认知心理学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交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实践成果,理论指导亦可促进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总体提升。
首先,徐教授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概念。她指出,做客观而务实的研究,首先要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并掌握理论,而非一味追逐简单问题复杂化,浅显问题深奥化。心理学所研究的诸多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以及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内向外向的个性倾向和个性特征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随后,徐教授细致地讲解了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情景法、认知法和自然法等教学方法及其理论基础。她提到,直接法由德国心理学家冯特率先提出,该教学法倡导实验内省法,意即自我观察法,主要特点是强调语言直觉和语感的培养,主张用外语教外语,重视加大复现率辅助记忆。自觉对比法来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主张外语学习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听说法强调目的语思维的重要性,主张采用机械性的训练以目的语习得目的语。视听法(也称情景法)是受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刺激——反应”,认为学习是信息反复作用于感官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认知法则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有意义的操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自然法是源于克拉申的“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认为语言的习得可在自然交际情境中发展。
接下来徐教授又通过介绍回忆与再认、加工水平理论和图式理论等概念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练习题题型的选取依据及方法。阈限假设认为,再认和回忆都取决于信息在记忆中的强度,就信息所在的强度而言,“回忆阈限”高于“再认阈限”。而记忆语境化现象由塔尔文提出,即编码与提取之间的匹配程度影响提取结果。徐教授利用安德森双通道加工模型,解释再认和回忆并不相同,原因在于再认搜索的起点比回忆多。基于此,她认为二者差异对二语教学具有诸多启示:认清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再认还是回忆,以汉字教学为例,汉语学习者学写字要比认字难,原理就在于写字属于回忆而认字属于再认。图式是综合事物多种特征的一种方法,整体性很强,具有预期、意义内化、储存提取等组织作用。图式理论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集中在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方面。词语教学的图式理论有助于高效搜索、提取、加工和建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徐教授介绍,可根据找对应词、描写法、入句法(语境法)进行词语释义,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图式,使语义编码表象化。她通过比较汉英、汉日之间词语的差别,提出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能进行沟通的原因在于其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共同的思维方式和重合图式。而由于地域、文化等其他因素的殊异,图式错位、图式冲突、图式缺省的情况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徐教授还认为语感十分重要。
徐教授最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座富矿,并勉励在座师生共同朝之探索精进。
现场提问环节,在座的学生就图式理论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徐教授都予以耐心而细致的解答。
本次报告持续了两个小时,徐教授借助前沿理论热点和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在座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报告开阔了自身的学术视野,必将有助于将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
徐子亮,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对外汉语认知理论、第二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法等。曾先后担任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大纲鉴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选拔国家公派出国师资专业考试专家组专家、国家汉办科研项目鉴定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审专家,是国内外著名语言教育专家。已出版《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等专著、合著、教材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近百篇。多次应邀在芝加哥、汉诺威、旧金山、澳门等地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讲学。她所进行的对外汉语认知理论研究,率先把认知心理学、汉语语言学、语言教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构建了一门交叉学科的完整体系,填补了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